当前位置:手机游戏 > 资讯中心 > 资讯要闻 > 正文

超越VR?增强现实(AR)潜力无限 或将引领市场

2016-04-26 11:30:44

继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之后,虚拟现实(VR)与增强现实(AR)有潜力成为下一个重大通用计算平台。不过从当前来看,更多的公司选择从VR领域进行切入,各大研究公司、投行针对VR领域的研究报告也层出不穷,大家对VR也越来越熟知。相比之下,AR领域却稍显平淡。

 

VR和AR,这两个英文缩写只差一个字母(好吧本来就只有两个字母),两个词的中文翻译也只差两个字,对于不太熟悉的人来说好像确实容易混淆在一起。不过其实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。

 

 

VR和AR有着不同的应用领域、技术和市场机会,从技术角度来看,VR是让用户置身于一个想象出来或者重新复制的世界,或是模拟真实的世界。VR领域主要的产品包括Oculus、索尼PlayStation VR、HTC Vive和三星Gear VR。而AR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上,即把数字想象世界加在真实世界之上。最典型的AR设备就是谷歌眼镜。这种智能眼镜将触控板、摄像头以及LED显示器结合起来,通过显示器,用户可以联网,并在视野内使用地图、电子邮件等服务。其他知名的AR产品还有微软的HoloLens,创业公司则以Magic Leap为典型代表。

 

区分VR和AR的一个简单的方法是:VR需要用一个不透明的头戴设备完成虚拟世界里的沉浸体验,而AR需要清晰的头戴设备看清真实世界和重叠在上面的信息和图像。从目前来看,AR比较适合服务企业级用户,而VR同时适用于消费者和企业用户。有些情况下,两者还会出现重叠市场。例如,目前大多数游戏基于VR研发,但微软也用HoloLens重新创作了《我的世界》这样的游戏。

 

多位业内人士认为,如果说VR是下一个时代的PC,那么AR就是下一个时代的mobile。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调查发现,VR的火,是表面的虚火,AR才是巨头争抢的重点领域,资本之间更是暗流涌动。随着Oculus rift、SONY PSVR、HTC VIVE三大消费级产品陆续推向市场,2016年被称作“VR元年”。当逛商场遇到VR体验区,199元包邮就能买回VR眼镜时,有多少人还记得曾在市场上昙花一现的AR眼镜?

 

 

那么,技术开发更早的AR是否真被冷落了?非也!有投资银行预测,AR未来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美元,是VR的4倍,且近日谷歌、微软、苹果等巨头都纷纷宣布,AR将是公司长期战略的一部分。但这巨大市场背后,却是“还需5~10年的技术酝酿”和无消费者买单的残酷现实。“AR承载的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畅想,估值很高,技术门槛也很高。”多位从业者在采访中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B端市场是众多AR从业者瞄准的方向,“目前,AR在企业端需求较大,消费级爆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”。

 

不过,AR的市场潜力究竟有多大?

 

最新预测指出,到2017年,AR市场将增长至52亿美元,年增长率竟逼近100%。随着大量资金注入AR项目及AR创业公司,尤其是随着谷歌、佳能、高通、微软等大公司的入场,我们已经看到第一批消费级AR产品的涌现。随着实际商业利益的出现, AR将成为消费、医疗、移动、汽车以及制造市场中的“下一件大事”。

 

市场调研公司Digi-Capital给出的一组数据很值得研究:到2020年,AR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美元,远高于VR的300亿美元。

 

 

VR对于游戏与3D电影来说是一项非常棒的技术,甚至可以说这项技术可谓是专门为此而设计的。但这项技术的体验主要是在客厅、办公室或者座位上展开的,因为如果你戴着一个完全封闭的头戴式显示器走在路上,随时都可能撞到路边的东西。

 

虽然AR技术应用在游戏也非常有趣,但在需要真正沉浸式体验的时候,其所带来的乐趣或许不如VR技术那么多,这就像是移动游戏与主机游戏之间的差距。但是,AR技术在游戏玩家眼中的这个缺点,恰恰是让它可以同智能手机一样,在数以亿计用户的现实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优势。人们可以戴着它四处活动,做任何事情。换句话说,AR技术有可能触及到更多的人,因为它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无缝补充,而不是像VR那样在现实世界之外营造出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。

 

但是,为什么说AR还需要时间的酝酿,因为同时他还面临着很多挑战?

 

对于AR而言,解决注册任务是最核心的问题。注册对精度的要求极为严格:由于AR应以实时、六个自由度的形式将虚拟信息和现实信息相融合,即便是轻微的注册失准都会造成组合视图难以容忍的失真。因此,移动AR存在两大难点:注册必须极为精准,注册对计算能力和内存的利用必须极为高效。

 

这个问题是AR面向大众部署所面临的终极挑战。我们断言,目前大部分已知的注册任务解决方案其实并不适用于智能手机——尽管看上去能用。因此,所有的AR研究人员都应该为智能手机AR的大空间应用问题开发专门的解决方案。

 

智能手机是AR大众市场最具前景的平台。智能手机生态系统为面向大众部署AR的纯软件解决方案提供了一切要素。然而不应忽视的是,尽管技术和逻辑取得了种种进步,但是AR应用在智能手机上的大规模部署仍然存在着下列重大障碍:

 

1、相机质量与成像处理。智能手机通常配备的相机传感器在弱光条件下表现糟糕:图像模糊,开始出现明显色差。相机传感器硬件通常禁止低层级访问。API只提供了相机传感器的高层级访问,无法控制曝光、光圈及焦距。小型CCD传感器导致相机采样噪点增加,进而严重影响后续CV算法的发挥。图像获取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很难通过后期处理步骤补偿。

 

2、电量消耗。电池电量近年来并没有显著提升。相机传感器在以高帧率持续运行时耗电量很大,其主要原因是目前手机的设计用途仍然是拍照,而不是摄影。另外,传感器和网络接口也是耗电大户。运行功能强大的AR应用会让电池迅速耗干。因此,AR应用必须只能设计成供短时间使用,而不是一种“常开”功能。

 

3、网络依赖性。远程访问大量数据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。首先,网络延迟会导致令人不爽的延迟,拖累AR应用的瞬时表现。其次,访问远程数据仅在开了流量套餐时才有可能做到,而流量套餐可能过于昂贵或者无法开通。最后,某些地区的网络覆盖可能不满足条件。于是完全独立的AR应用成为了唯一的可行选择,这就意味着需要在设备上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。

 

4、可视化与交互的可能性。智能手机的外形因素在购买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实际上,可接受最大设备的尺寸严格制约了显示屏的大小。交互技术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限制。多点触控界面或许是最为先进的交互机制,但它在某些特定任务——如像素级的选取上表现糟糕。

 

所以,虽然现在看来AR已经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,不过这项技术究竟能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大改变,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。

热门推荐
CopyRight © 1999-2023 ALi213.Net All Right Reserved | 苏ICP备2023007791号
游侠网 版权所有